0510—88100819

教育部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第5229號建議的答復

發布日期:2019-11-08 瀏覽次數:1115

教建議〔2017〕第31號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幼兒園及中小學中華經典文化教育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中華經典文化教育,積極推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各類各級學校開展相關活動,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效,主要做法有:

  (一)加強頂層設計。2014年,制定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對加強和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出全面部署。2014年,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意見》強調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要改進中小學德育的關鍵載體,通過不同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2015年,印發《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加強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明確提出“孝親尊師善待人、誠實守信有擔當”等中小學生踐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具體要求。2017年,根據《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辦發〔2017〕5號),起草制定《教育部貫徹落實<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實施方案》,就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出具體意見。

  (二)完善標準體系。研究制訂包括中國語言文學、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法學、社會學、民族學、經濟學、新聞傳播學等92個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鼓勵和支持開發開設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經典導讀”“中國文化史概要”等國學必須、選修課程,納入學分管理。支持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有條件的高校設立國學院、舉辦國學班,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貫穿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各環節。

  (三)夯實課程基礎。重點建設了一批相關國家級精品課、重點教材和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文化概論”“國學經典導論”等一批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初步構建了國家級、省級、校級三級國學精品課程體系。將《中國文化概論》《中華文明史》《中國思想史》等列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編寫規劃,部分教材已經正式出版發行。依托我部會同財政部“十二五”期間聯合實施的“本科教學工程”,支持建設了“薪火傳承·中國傳統哲學通訊”“中華文化20講”等一批國學精品視頻公開課,向全社會免費開放。2015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各地各校加強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實施“蒲公英行動計劃”,推動各地各校整合資源,創新載體,加強社會實踐教育。各地各校結合公益勞動、社區服務、志愿服務等形式,利用文化館、紀念館、博物館等場所,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生產生活實踐中踐行中華傳統美德,鞏固道德教育的成效。

  (四)拓展教育途徑。近年來,會同有關部門,充分發揮家庭、社會教育作用,積極構建多方參與的青少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大力改善教育社會環境,取得積極成效。一是加強家庭教育。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大力加強家庭教育。2010年,會同全國婦聯等部門印發《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2015年,印發《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加強家庭教育進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學校普遍建立家長委員會,密切家校溝通配合,積極發揮家庭的德育第一課作用。設立了10個家庭教育實驗區,指導學校幫助家長開展好家庭教育,強化家長對未成年人的監管及教育責任,引導家長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為孩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二是發揮媒體導向作用。繼續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欄、專題,開展公益宣傳,加強對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會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文化部等部門,組織學生觀看優秀影視作品,推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書目,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品研發。

  (五)舉辦特色活動。2014年5月,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禮敬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系列活動的通知》(教思政廳函〔2014〕19號),在全國高校范圍內啟動傳統文化教育項目的挖掘與推廣,目前已經舉辦三屆,取得較好教育效果。積極發揮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的作用,開展對高校文化素質教育的研究、咨詢、指導工作。建立93個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積極開展對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內的文化素質教育的探索和創新,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示范和引領。積極采取措施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涌現出一批特色學校。2015年,教育部從各地報送的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工作案例中,遴選出283個優秀案例予以表彰,積極引導各地各校樹立典型、學習先進,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德育工作。舉辦“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及“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絡知識競賽,大力推動各地各校拓展教育空間,通過講故事、文藝演出、校園廣播、閱覽室、班團活動等多種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六)加強理論研究。教育部以科研項目和科研機構為抓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釋。近幾年,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各類項目中,有十余項課題立項涉及《道德經》研究方面,《論語》立項研究更是多達近七十項,有效地加大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研究的資助力度。同時加大對高校傳統文化類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支持力度,指導山東大學儒學與中華文化復興協同創新中心、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等機構建設,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校園提供理論基礎和學理支撐。

  圍繞中華經典文化教育,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推進教材體系建設,拓展校園文化,加強研究闡釋和學科建設,打造學校經典文化教育的高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努力。

  (一)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教育。一是制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點。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始終,根據各學段學生認知特點,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目標任務,使之相互銜接、層層深入。二是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和教材建設。在幼兒園及中小學課程標準修訂中,研究篩選《道德經》《論語》《傳習錄》的精華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和教材體系;鼓勵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支持建設《道德經》《論語》《傳習錄》等一批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線開放課程群;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學科建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三是組織編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讀物。深入挖掘以《道德經》《論語》《傳習錄》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編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少兒、幼兒讀物及青少年普及讀物,開發文化類辭書,出版“校園中華經典誦讀”叢書。四是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與闡發。在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各類項目中,單設中國文學、中國歷史等類別,每年評審立項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項目,加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研究的資助力度,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提供理論基礎和學理支撐。

  (二)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打造中華經典誦寫講品牌活動,把《道德經》《論語》《傳習錄》納入活動內容,繼續辦好中華經典誦讀、書寫、詩詞歌賦創作、漢字文化創意及以“親近經典、承續傳統”為主題的作文征集等全國性活動和集中展示活動;培育中華經典教育示范基地,鼓勵支持中華經典誦寫講學生社團建設,建設中華經典誦讀交流推廣基地等,建設中小學語文課本誦讀庫、中華經典資源庫、聲像庫,編寫中華經典誦讀讀本。

  (三)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一是結合傳統節日全面展示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成果,開展“傳承的力量隨手拍”微博活動,推選展示傳統文化公開課,開展校園節日文化網絡直播,組織全國校園古體詩詞原創作品征集展示活動。二是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體育傳承學校、基地、項目、課程。在中小學校建設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在全國高校建設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基地;在全國各省(區、市)建設一批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藝術實踐工作坊;組織一批重點課題,整理和挖掘適合學校教育傳承的民族民間體育、藝術資源,系統梳理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科技的貢獻。

  (四)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實踐教育。一是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繼續開展“少年傳承中華美德”系列活動、“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持續開展全國高校“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推選展示活動、全國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潔教育等系列活動。二是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絡教育平臺。利用好現有數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數據資源成果,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傳播,制作適合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傳統文化精品佳作。重點打造一批有廣泛影響的傳統文化特色網站,支持和鼓勵學校網站開設傳統文化專欄。加強校園網絡建設,依托高校網絡文化示范中心、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等,拓寬適合青少年學生學習特點的線上教育平臺。在中國大學生在線、易班網等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欄,進行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在線學習。三是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教育活動。利用學校資源,結合校史、院史、學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支持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建設,開發掌上博物館;推動高校博物館對社會免費開放,開展主題教育、理論研討、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文藝體育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

  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7月24日


芭比app官方下载入口_芭比app最新下载地址_芭比直播app官方